平凡城事
每天8小時,每月20天工作日, 每年12月,如果工齡從24歲算到60歲=36年。人的一生有69120個小時在工作。而你每一天的工作生活是如何度過的?是激情四射,忙碌而又極具挑戰;還是平淡真切,充實而有意義? 從今天起,“攀枝花故事”公眾平臺會通過圖片、文字,記錄不同人物在不同行業一天的生活。筆者小凡將帶領大家,用我們所觀所感,還原所有攀枝花人最真實的狀態,讓大家了解攀枝花人,認識攀枝花人。
今天小凡帶大家走進的,是成都鐵路局西昌工務段米易探傷工區支線組組長劉松和探傷組的故事。
清晨5:50分,小凡就踏出家門前往密地站點與大家會合。
到達此行的目的地時,天還未亮。
劉松是成都鐵路局西昌工務段米易探傷工區支線組的組長,今年43歲,從20歲起就成為了鐵路局眾多工作者中的一員。上午6:40分,所有工作人員到齊后他為大家開班前會。
成都鐵路局分為:
機務、車務、工務、電務、車輛5個部分。
機務負責開火車和機頭的維修。
車務主管貨運、吊車、和我們經??吹降氖燮贝翱?。
工務主要工種有:線路、橋路、探傷。線路分線重和大機,通俗點講就是維修鐵路鋼軌的工作。橋路負責沿線的橋梁以及涵洞與沿線的山體護網。探傷是發現并判定鋼軌是否有傷。
電務負責沿線信號燈以及道岔機運行。
車輛分為兩種:一種是列車跟車,主要檢查車輛傷情,一種就是大家熟知的客運段。
劉松從20歲參加工作以后一直在工務段線路組工作,
負責鐵路養護和維修的工作,從2008年起加入了探傷組,在整個鐵路局的時間已經足足有23年了。
劉松的背包是一個極老式又酷炫的“
為人民服務”背包。
點完名開完會后,大家檢查好超聲波探測儀開始了這天的工作。
探傷組的工作內容主要是
給鐵軌“打B超”,用超聲波探測儀檢測鋼軌是否有斷裂等不合格的問題,檢測出問題后,
留下標記通知調度室,讓軌道車運送材料來由線路工區負責維修。
被稱之為“鐵路醫生”。
劉松說:探傷工作是一個專業性與操作性很強的行業,需要工作人員
以最認真嚴謹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因為鐵軌的探傷關系著火車運行的安全與暢通,財產安全與生命安全都與自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除了探傷的工作,
防護的責任也很重大,一個組有
一個工地防護,兩個關門防護,一個駐站防護。負責同組探傷同事的安全,有列車經過時,由駐站防護通知工地防護,工地防護再通知關門防護注意卡控,大家便能及時下道,等列車通過后再上道進行作業。
劉松是組長,對于工作更是親力親為。與組員一起分析檢查鐵軌傷情,交給大家自己的經驗與技術。
由于雨季的到來,攀枝花最近的天氣十分涼爽宜人,劉組長說我們的運氣不錯,若是在三伏天出來采訪他們,會很辛苦,
早上八九點鐘的時候汗水就會浸透工作服。
我問他若是遇見下雨天怎么辦,他告訴我說等雨小一點的時候淋著雨還是得干,探傷工作責任重大,若是因為今天檢查不到的傷情而出現事故,組內所有人員都要擔負責任。
劉組長為小凡講解工作。
才走了不到一公里,我的褲腿和腳上就粘滿了這樣的“毛鞠子”,扎的我“嘶嘶”的喊疼。
對于
像駝峰這樣的重要地段,需要反復檢查探傷,因為車流量大,鋼軌磨損與老舊程度較大,檢測難度會比其他路段大許多。
拿“榔頭”的師傅也是組里的老員工,
超聲波探測儀的探測不是時刻都精準,小于50毫米的鐵軌、與鋼軌材質不一樣的道岔,都是儀器所不能探測到的范圍,這時候就需要老同志用日積月累下來的經驗進行手工檢查。
采訪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工務段線路組和電務的其他工作人員在進行作業,我們過去拍照時,大家很熱情的叮囑我們一定要注意安全。
小凡發現所有鐵路上的工作人員都沒有女同志,劉組長告訴我說,這份工作較為艱苦,風吹日曬雨淋不說,探測機器加完水有70多斤,一般的女同志都會吃不消,所以基本不會把女性派到這樣的一線來工作。
在施工作業時,經常會有火車來回反復經過大家身邊,小凡深刻體會到了這份工作的危險性與不容易。
探測器掉了一顆小螺絲釘,劉組長尋找新的備用螺絲釘安裝上去,對于整個鐵路部門來說,他仿佛也是這樣的一顆“螺絲釘”。
??吭诠ぷ魅藛T身上的蜻蜓,仿佛一點兒也不害怕這群“最可愛的人”。
其他組員休息時,他在旁邊的水泥柱上記錄工作。
一直到最后一分鐘,還是跟大家一起進行探傷作業。
劉松所在的組需要負責從小高到格里坪所有的鋼軌探測,每天需要行走的路程有八到九公里。常常在下班回到家后就不再想出門,更對“逛街”“散步”之類的活動毫無興趣,“走夠了”!他笑著告訴我。
從高處拍攝整條線路的照片,鐵路延伸的方向一望無際,而這中間每一根鋼軌的每一處,都是經過了大家嚴密精細的檢查探測,每一塊枕木上,都留有鐵路工人的汗水。
烈日曬著背
汗水濕衣身
身披西工衣
安全記在心
線路工作繁
橋路檢查勤
探傷責任重
工作要細心
同出西工門
各展看家領
西工有老魂
帶頭筑精神
西工少青年
綻放真青春
——西昌工務段米易探傷工區支線組何可
2016年6月隨感
小凡日志:從天沒亮到跟著所有工作人員一起下班,我也只是對整個工務段的工作了解到了一些皮毛知識,沿線走下來,腳也痛,背也痛,還餓的頭暈眼花。劉組長說由于他們上班時間太早,出門的時候連早餐店都沒開門,所以大家基本上都是自己在家準備早飯,有時候來不及了也只能餓著肚子工作。早上10點過的時候太陽開始漸漸發起威來,蚊蟲很多,我的頭上開始滲汗,手腳也被叮了很多紅包,這些對于他們來說都是再正常不過的家常便飯。劉松組長所在的探傷組年紀最長是55歲,最年輕的是一個94年的小伙子。平時的休假時間,他們必須抽出時間看書學習,然后去米易,去西昌,甚至去成都開會和考試。因為探傷工作需要經驗,更需要不斷學習創新,讓新一代的年輕人把這項工作傳承帶動下去。在鐵路部門23年時間,他們日復一日所做的,都是這樣枯燥乏味,卻意義非凡的工作。往后的日子里,他的在崗時間還會繼續加長,直到整個工作生涯都奉獻給鐵路事業。待到他退休時,又會有新一輩的年輕人繼續在這崗位上揮灑畢生的汗水。在今天以前,我所認為的鐵路行業,可能就是火車站里所能看到的售票檢票和列車人員。今天以后,我對這份職業有了新的認識與感悟。攀枝花很小,小到我們所見之處從來看不到還有很多不為人知,卻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勞動群體。攀枝花也很大,大到我們要用很多時間才能一一了解這些平凡卻也不平凡的故事。
分割線
100萬攀枝花人,一百萬個故事。轟轟烈烈亦或是默默無聞,臺上臺下,人前人后。付出了辛勤和汗水奔波的日子是平凡的,卻又不那么平凡,無論收獲了平淡還是光鮮,都值得你我為之紀念。如果你有好的故事想要告訴大家,歡迎添加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后臺留言或是聯系小凡,我們會用心傾聽每一個“平凡城事”。